辊轮弯曲是扁钢打圈机实现扁钢圆形成型的核心环节,就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在这个环节中,多个辊轮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扁钢的弯曲操作 。以常见的三辊打圈机为例,其辊轮布局通常呈三角形。其中,两个下辊轮平行放置,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它们主要承担支撑扁钢和提供部分弯曲力的作用 。上辊轮位于两个下辊轮的上方,其位置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进行上下移动 。当扁钢被送入扁钢打圈机后,首先经过两个下辊轮之间,此时下辊轮开始转动,带动扁钢向前移动 。同时,上辊轮逐渐向下移动,与扁钢接触并对其施加压力 。由于上辊轮和下辊轮的相对位置和转动方式,扁钢在受到压力后开始逐渐弯曲 。
例如,在刚开始弯曲时,上辊轮的转速可以相对较慢,使扁钢缓慢地开始变形,避免因变形过快而导致的应力集中和质量问题 。随着扁钢弯曲程度的增加,上辊轮的转速可以逐渐加快,以提高加工效率 。
辊轮的调节机制也是确保扁钢能够按照预定半径弯曲成圆形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上辊轮的上下位置,可以改变扁钢所受到的弯曲力大小,从而控制扁钢的弯曲半径 。调节机构通常采用丝杆螺母、液压或气动等方式。此外,一些高端的扁钢打圈机还具备自动调节辊轮位置和压力的功能,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扁钢的弯曲状态和受力情况,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息自动调整辊轮的参数,实现对扁钢弯曲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了加工精度和质量 。